勤政文化園的池水中,白絨鴨輕劃水面,漾開的波光似碎金撒落;職工信步于花木扶疏間,清甜微風裹著草木芬芳悄然入懷;能源管控大廳內,環保數據穩穩跳動在達標線之上……這一幅幅“綠景”,正是近年來漢鋼公司將綠色基因注入生產全流程的生動注腳,在沔水之畔鋪展成“碧色鋼城”的鮮活篇章。

鐵火凝綠,在鋼水奔流處種出生態
漢鋼公司煉鐵廠2號高爐出鐵口前,通紅的鐵水如熔金般奔涌,將爐前工的安全帽鍍上一層暖光。抬頭是澄澈藍天,低頭是無塵地面——綠色早已順著鐵水脈絡,滲透進生產每一寸“肌理”。
漢鋼公司把環保前置為生產“必答題”,將治污減排、節能降耗融入每一個生產環節,讓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頻共振。CEMS監測系統如“生態哨兵”,實時捕捉廢氣數據,讓每一縷排放有跡可循;除塵器擴容改造,似給高爐裝上“清肺神器”,將粉塵盡數收納;水渣庫洗輪機化身“清潔衛士”,為進出車輛沖刷塵土,不讓一粒揚塵帶出廠區……一系列硬核舉措落地見效,不僅讓廠區上空的天更藍、周邊的空氣更清,更讓綠色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鮮明底色。如今,鐵水依舊奔涌,卻帶不起漫天煙塵;高爐依舊轟鳴,卻成了守護生態的忠誠衛士,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達成和諧平衡。

責任潤綠,以千萬雙手澆灌鋼城春色
十里鋼城的風,攜著草木清甜,也藏著無數“守綠”的溫暖故事。這些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只有日復一日的堅守,在酷暑與寒冬中澆灌生態之花。
盛夏正午,地面滾燙,環保衛士裹著長袖工裝在廠房間穿梭,逐一檢查環保設備、查看除塵器濾桶,汗水浸透衣裳,腳步卻不停歇——他們深知,多查一處隱患,生態便多一份保障。寒冬清晨,管道凝霜,寒風如刀,他們準時集結,手指凍僵就哈氣揉搓,繼續俯身排查——他們明白,多一次細致巡檢,鋼城便多一分潔凈。
這份堅守源于漢鋼人骨子里的責任擔當。公司將“生態優先”寫入發展綱領,把環保目標拆解為可落地的“小任務”,納入各單位考核清單。績效與環保掛鉤,責任與崗位綁定,讓“守綠”從少數人使命,變成從負責人到一線員工人人肩頭的責任。如今,技術人員調試設備讓排放更潔凈,后勤人員修剪花木讓廠區更鮮亮,一線職工規范操作讓生產更環保……千萬雙手共同澆灌,鋼城春色一年比一年濃郁動人。

風光染綠,讓鋼城成為生態的明信片
“原來鋼廠也能美成花園!”每一位初到漢鋼的人,都會被眼前景象驚艷。柏油馬路如墨色綢帶延展,兩旁香樟與櫻花交替排列,春天是粉色花海,夏天是濃郁綠蔭,秋天是清甜沁脾,冬天是潔凈素雅,現代化廠房外墻纖塵不染,高聳的煙囪旁白云漫卷、飛鳥翩躚,恰似鋼城共長天一色。
如今的漢鋼,早已跳出傳統“工廠”刻板印象,成了遠近聞名的“生態打卡地”。研學的孩子背著書包而來,在展廳探尋鋼鐵“變綠”奧秘,在步道認識草木名字;工業攝影愛好者扛著相機而來,捕捉鐵水與繁花同框奇景,記錄煙囪與白云相映畫面。每一次來訪,都是對“鋼鐵+生態”模式的重新認知;每一句贊嘆,都是漢鋼生態建設的勛章。
十月的漢鋼,將“秋美”演繹到極致,這滿眼秋黃與桂香,是漢鋼寫給生態的秋日詩篇。如今,沔水之畔的漢鋼與城市無縫相融,醉人秋景既成了企業的“活名片”,又成了改革發展的“硬底氣”。(漢鋼公司 鄧鐵拓 張永謙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